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_黄埔
栏目:业界资讯 发布时间:2021-07-09

原标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是一个注入多元功能的展馆 李剑锋 摄

“香雪学习社”划分了多个功能区 李剑锋 摄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侯梦菲 柳卓楠 通讯员 范敏玲 孙旭东

在广州市黄埔区,真理的“味道”是甜的。刚刚开放的真理公园里,百年荔枝树上挂满红果,树下摆放的雕塑、浮雕讲述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真理之路”。距离公园不远处,就是科学城核心区大型居住组团。

这是黄埔区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的一个缩影。6月28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百大项目庆百年 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新闻发布会,该区通过对党群服务中心、城市更新、公园绿地、室内广场、村口塘头等空间的改造升级,立足157个党建引领项目,着力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1个“红色阵地”,让群众一盏茶的工夫就能找到组织、用上资源、解决问题、感受温暖。

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

“红色引擎”助推中小企业办大事

“到广州,来黄埔,扎下根,办大事。”在刚刚开放的“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里,到处可以看到这行大字。这行字不仅写在示范馆的墙上,也扎扎实实写在黄埔这片沃土之上。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开发区的核心园区广州科学城时强调。黄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灿介绍,黄埔区牢记嘱托,赋能全区883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全省首创向中小企业派驻年轻干部第一书记,组成“红联共建”能办大事示范基地的红色矩阵,引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把红色基因种到中小企业中,以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黄埔区中小企业交上了一份漂亮答卷:规上企业占全区80%、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80%、授权发明专利占全区80%,取得了38项“全球第一”“全国第一”“全球首创”的成果……

中小企业在黄埔“能”办成大事的密码是什么?先行示范馆里有答案。黄埔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唐妍介绍,在示范馆二楼一站式服务中心和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区,中小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办理社保、规划、税务、建设、交通等事务。在三楼,设置了专门的宣誓场地,方便中小企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

目前,黄埔区拥有883个“两新组织”党组织、1.4万名党员,打造“两新组织”党建阵地50余个。截至去年年底,该区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两个100%%全覆盖,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注入了红色引擎。

红色动力,书写彩色发展答卷。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党建引领跑出筹建服务加速度;在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红联共建助推中小企业加速发展,园区超半数企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68亿元。在广州开发区最早起步的地方,夏港街建设20多个党建阵地,每月定期开展“夏港企业服务日”,打造穗港合作“黄埔样板”。

党建引领党群服务阵地

“红色赋能”助力为民服务“零距离”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28日上午,在黄埔区政务服务中心门前的广场上,永远跟党走·黄埔区“全芯共享”党群服务综合体启动——庆祝建党100周年快闪活动举行。

从空中俯瞰,改造后的“全芯共享”党群服务综合体占地面积30公顷,形似一艘“红船”:首起政务服务中心,尾至创业公园。

“船头”之一是黄埔区政务服务中心。每年,有130万群众从一楼的“初心厅”进入政务服务中心,迎接他们的是党员先锋岗、雷锋志愿岗和巾帼文明岗提供的贴心服务。二楼的“民生厅”集聚了老百姓高频办理的户政、出入境、社保等业务,每年办理事项50多万件。三楼的创业厅,为企业解决开办中的难点问题。四楼的创新厅则可以兑现“12345审批体系”“工业快批10条”“智能秒批”等一系列策源性创新举措。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在“为民楼”的附楼里,总面积460平方米的香雪学习社正式开放。“香雪学习社是黄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别称,以志愿之名,赴文明之约,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黄埔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谭致远表示,该社设有导览咨询台、共享办公室、书香加油站、文明直播间、志愿服务点等功能区块,可以为群众提供思想教育、文化交流与便民服务。

“‘全芯共享’党群服务综合体将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群众休闲中心、广州科学城会议中心等融为一体,将为基层党群服务提供最大最全便利。” 黄埔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郑为中介绍道。

在黄埔,像“全芯共享”党群服务综合体这样的党群服务阵地有53个。“黄埔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党群服务阵地,平均每名党员有近30平方米的活动阵地,都布局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杨灿表示,黄埔区打造的“15分钟党群服务圈”突出惠民生,有机融入社区、园区、学校、公园、村社,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政治建设方面,重点赋能初心使命实践馆等34个现有场所,引导党员群众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思想建设方面,对麒麟山公园等现有山林进行微改造,赋能形成真理公园等39个阵地;组织建设方面,系统升级全区镇街、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个个红色战斗堡垒。杨灿表示,在阵地建设中注重增强党味、甜味、趣味,让群众每到一处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或者打一次卡、品一杯茶、学一些党史,给思想充充电。通过开办我为职工办实事、我为育儿妈妈办实事、我为长者办实事、我为复退军人办实事等驿站,让党群服务阵地提供的服务“老少皆宜”。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红色大脑”赋能治理能力现代化

会议督办的“令行禁止”918件;安全生产重点监管企业2049家;镇街呼叫32164件,响应完成32072件……走进“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中心,巨大的蓝色屏幕矗立眼前,党建引领、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智慧共治等功能一应俱全,各种实时数据和汇总图表构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红色大脑”。

这是黄埔区全新升级的“有呼必应”平台2.0版,在全国率先搭建了覆盖全区域、数据可测量、实景可分析的三维CIM地图,打通实时视频1.7万多路,辖区100多个易涝点位、1000多个安全风险点、20万米油气管道、19条河涌、3000多家规上企业、200多个企业筹建项目实时上图。通过构建“智慧城管”“应急防汛”等联合治理场景,实现平台对各部门专业领域决策支持、指挥调度赋能,进而推动城市治理智能化、镇街管理科学化、政务服务精细化。

以垃圾分类为例,通过对全区130余条厨余垃圾运输线路、1297个垃圾转运桶进行分类清查和登记,200多个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箱的投放记录监测等情况在平台上一目了然,对垃圾量变化的科学分析为精准减量提供了数据支持。

黄埔区委深改办专职副主任张永介绍:“依托‘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平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实现高效办理事件超过100万件。‘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在广州“十大党建品牌”评选中网络投票第一。

“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中心是黄埔区创新践行“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两如”运行机制的一个缩影。杨灿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以区级主阵地为“引擎之身”,以街镇、部门分阵地为“左右之臂”,以两新、村社微阵地为“活力之指”,构建“民有所呼、党政必应,街镇有呼、部门必应,企业有呼、服务必应,党有呼唤、全民响应”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返回首页,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