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量全国第一_数字化
栏目:业界资讯 发布时间:2021-07-13

原标题:广东: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量全国第一

3月21日,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领导、广州市领导、深圳市领导与省内龙头企业、专家学者代表共同出席了会议,探讨加快推动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据悉,广东已被工信部授予首批2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之一,按照“先典型引路、后全面推广”的实施路径,将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分类施策,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广东被授予首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

广东省工信厅介绍,广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加快布局,并于2018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化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按照“先典型引路、后全面推广”的实施路径,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分类施策,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被工信部授予首批2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之一。

广东企业开发的智慧医疗系统。 广东省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聚焦新基建,提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在全国率先开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已建成30个行业/区域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020年,全省新建5G基站8.7万座,累计建成5G基站12.4万座,数量全国第一

广东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量全国第一

广东发挥制造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首创“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制定严格的遴选程序和标准,重点引进培育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及服务商。截至目前,已有370多家优秀服务商入池,引进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总部、树根互联总部等省外优秀服务商落地广东。围绕重点行业,培育了美云智数、云工厂等一批专注于垂直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培育了华为、富士康、树根互联、腾讯4家企业成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全国第一。

例如华为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服务企业用户10万多家,连接设备超过240万台套,工业应用软件(工业APP)数量超过2000个,以电子信息制造为重点并涵盖化工、钢铁、汽车、装备等多个行业;依托东莞松山湖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围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两大集群,推动70多家集群企业开展了工业互联网应用。

广东企业通过云端直播定制家居设备。 树根互联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服务企业用户9万多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2万台套,工业应用软件(工业APP)数量超过5000个,建立第三方开发者社区,月活跃第三方开发者超过千人,具备丰富的跨行业跨领域服务能力。

超1.5万家企业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

聚焦工业企业,广东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一是打造“灯塔式”标杆示范。围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食品医药、轻工材料等重点行业,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牵头,立足行业特点和数字化转型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场景,建设“灯塔式”标杆示范项目。二是推动中小型工业企业广泛“上云上平台”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降本提质增效。累计推动超过1.5万家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50万家企业“上线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产业集群是广东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目前,广东围绕家电、电子信息、注塑、消费品等行业,已在广州花都狮岭箱包皮具、东莞松山湖电子信息、佛山顺德小家电、揭阳揭东塑料日用品等16个产业集群开展试点,探索集群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目前,广东试点建设8个“5G 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重点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运营商合作,运用5G技术开展内网改造,探索有价值的“5G 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打造了宝钢湛江钢铁、美的、格力等一批“5G 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目前,生产数据无线采集、云化无人控制车、机器视觉检测、虚拟现实人机协作等场景已实现了初步应用。

汽车生产线向数字化转型 下一步广东将分类施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省工信厅介绍,下一步广东将分类施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是面向大型企业,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应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二是面向中小企业,加快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开发推广具有行业特色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发展工业软件,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三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系统和数据对接,构建跨界融合的新型产业供应链体系。

同时,培育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加大力度,遴选培育优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牵头,联合行业骨干企业、第三方机构以及产业链企业等组建产业联合体,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服务。培育一批5G 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支撑工业企业开展5G行业应用。在轻工纺织、注塑、模具、五金等行业集中度较低的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集群上下游企业实施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改造。

会上,华为、比亚迪、美的、树根互联、聚鲶工业等企业代表和专家代表林雪萍作交流发言。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工业4.0时代的竞争将变成产业链间的竞争

21日的大会上,徐直军率先做主题发言,据悉,华为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在全国落地40多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贴近30多个产业集群,共计服务20000多家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徐直军表示,工业4.0时代的竞争,将会从企业间的竞争变成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网络、工业软件等基础能力和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是要加速基础工业软件突破,共建工业云平台,提升工业服务业水平;二是要以产业链/产业集群为单位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工业网络智能化升级,夯实工业网络基础设施。

未来,华为将持续开放应用场景,携手合作伙伴探索工业智能升级的新模式、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新业态,助力广东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高地,推动本地制造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援产口罩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样本

“数字化转型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在会上说,比亚迪快速援产口罩,就是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样本

去年,比亚迪调集3000名工程师、10万名产业工人,从零起步制造口罩机,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量产、20天做到全球第一,最高日产量达1亿只,是疫情前全球产量的5倍。这背后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比亚迪搭建了大量的数字化、自动化生产线。比亚迪用7天时间,在8个基地,建成了五千多个信息网络终端,有效保障了口罩机设备安装和投产,实现了口罩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

王传福认为,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变革,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传统车是机械车,就像算盘。算盘永远打不出互联网,机械车也成为不了真正的智能车。一旦将机械改成电动,相当于把算盘改成计算器,数字和智能的多功能才能实现。汽车电动化,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行业数字化转型,又将加速汽车全面电动化的进程。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张小懿:工业软件不必低水平重复开拓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张小懿在会上介绍,美的集团数字化变革从2012年开始,目前投入超过120亿元。目前,美的将数智驱动作为战略之一,具体打造美云销(营销平台)、M.Iot工业互联网平台、AIoT生态平台。

张小懿介绍,美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不仅适用于内部,对外也进行输出。数字化转型,也给员工工作带来极大改变。通过软件系统将员工从重复性低价值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工作效率。

对于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张小懿建议通过政策引导,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大对优化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推广力度。“尤其是像工业软件方面,不要再全部低水平的重复开拓开发,可以共同研发,共同提高。”

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CEO贺东东:推行P2P2B模式打造产业集群平台

广东是制造大省,工业数字化进程上领先全国。贺东东介绍,树根互联“透明工厂”解决方案主要面向离散制造企业,特别是适用于多地域多工厂的企业,通过连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各项数据,打通已有信息化系统,融合IT、OT数据,帮助制造企业实现全方位的数据透明化,让企业管理者明察秋毫;提供精益分析看板,帮助现场管理人员实现数据驱动的科学精益。目前该已应用在长城汽车、福田康明斯等知名企业,客户反馈应用该方案后:数据准确率提升到95%以上,基于数据透明化进行科学的精益生产,使得生产效率提升10~20%,产品质量提升10~30%,生产成本降低20~25%,安全和可持续性提升3~10%。

树根互联依托“公有云平台 通用技术平台 行业企业”的P2P2B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目前已打造20余个行业云平台。但随着广东数字化转型的普及,目前负责操作机器联网和进行简单数据分析的一线工人目前已出现奇缺状态。下一步,树根互联计划快速打造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和职业培训课程。携手政府、生态伙伴,以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职业教育,为“十万”数字化产业工人培训工程贡献“根的力量”。

揭阳市聚鲶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奇:加快支持产业集群“新基建”

“希望在数字经济下,重塑注塑产业的辉煌。”揭阳市聚鲶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奇在会上如是说。聚鲶工业成立于2020年6月,立足于广东揭阳,是全球第一个家居用品供应链实体平台。

在会上,陈文奇也提出了加快支持产业集群“新基建”,引进全球工艺实战家,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人才升级的建议。

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成本高、风险大,看起来很美,但是高不可攀。可以通过中央工厂“造血”模式,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工业和信息化部智库、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副所长林雪萍:广东省应当成为国内工业软件的突破者

未来汽车等于“大号手机”;全球十大医疗企业,8家非常明确、2家初步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石化1.5万亿的产值大盘得靠工业软件护航……在林雪萍看来,基于强大的制造体系,广东省应当成为国内工业软件的突破者,没有制造业的荣光,工业软件也会失去光泽

广东要保持既有优势,还要防止优势被反超,阻止产业被其他国家所承接。广州时尚之都的根部支持是什么?林雪萍认为,广州打造时尚之都,优势在于有中大布匹市场类似的超级面辅料市场,可以设计引领,周边有快速供应链。但面对未来,中小企业出现不敢、不愿、不懂数字化转型的困局。

怎么办?广东应该坚持系统思维,一盘棋考虑,推动龙头用户企业 利益共同体 运营平台的思路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还要与产业集群深度结合,分行业、分大小、精准发展,带动传感器与仪表、控制系统、软件应用等基础支撑,软硬结合,协同推进广东20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说整理自广州日报、羊城派返回首页,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