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城市更新10条”重磅出炉!未来这样做……_改造
栏目:业界资讯 发布时间:2021-07-09

原标题:黄埔“城市更新10条”重磅出炉!未来这样做……

城市发展全过程

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

作为全国首个区级

“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

黄埔一直在行动

实践迈向理论

“城市更新10条”重磅出炉!

9月10日,《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关于加快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若干措施》(简称“城市更新10条”)发布。“城市更新10条”是我区城市更新“1 3 N”政策体系的“1”——主文件,全文共“10条”,由“强化快批”、“聚焦快拆”、“保障快建”、“严格监管”四个板块组成。

首创城市更新项目负面清单

试行容缺审批

“村规民约”也有约束力……

“城市更新10条”有啥看头?

火速围观!

改革新举措

政策亮点逐个数

2018年,省政府批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开展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2018年至2020年),由此诞生了全国首个区级“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成为试点区之后,黄埔区启动“三旧”改造创新政策的编制,重点聚焦规划管控、容缺审批、模式创新、土地整合、指标奖励等领域的改革创新。

“城市更新10条”按照“快批、快拆、快建”的思路,遵循“先拆后建、以拆促建、拆建并举”的原则,旨在推动全区城市更新工作从“全面铺开”向“有促有控”转变、从“改差补缺”向“品质打造”转变、从“追求速度”向“保质提效”转变、从“拆建为主”向“多措并举”转变。

政策具体有哪些亮点?

这“十个一”不容错过

戳下图

“城市更新10条”及配套文件立足创新的同时,在有效接通省市城市更新政策“最后一公里”,推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方面也做出了有益探索,明确“改什么”、“管什么”,确保“改得动”、“改得快”

在“改什么”方面

首创城市更新项目负面清单,提出按季度开展区城市更新年度计划编报,重点项目随时申报,有效破解改造项目准入门槛缺失、城市更新年度计划跟不上政府重大决策等问题。允许“商改商”等类型项目参照旧厂改造政策执行,有效破解该类项目升级改造目前没有政策依据的问题。

在“管什么”方面

对极少数被拆迁人为谋求不当利益阻挠拆迁损害大多数被拆迁人利益的行为,村集体可制订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对其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强化“资金与信用、进度与效益、公配和产业”等内容的全流程监管。

在“改得动”方面

试行整地块、整村纳入标图建库,允许用地空间腾挪整合、土规规模及转用指标置换、留用地或预支留用地按政策纳入旧村改造,有效破解旧村改造项目土地零散整合难,动力不足拆迁难,项目资金平衡难等问题。按“灵活分片、动态调整”的原则,实现“签一片、拆一片、建一片”。试行旧村改造项目全区域网格化基准融资楼面地价公示制度,有效破解逐个项目评估地价各自为政的问题。

在“改得快”方面

试行旧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先签约、后批复”。建设审批环节“流程再造”,试行容缺并联审批,从现行审批流程60项压缩为3项,审批时间最快将从1年半压缩到3个月。

实践出真知

旧改硕果催生政策创新

近年来

黄埔区采取全面改造、局部改造和

微改造相结合的方式

旧村、旧厂、旧城

多种类别改造齐头并进

结合多年来的探索经验

“城市更新10条”应运而生

城市更新也取得了阶段性硕果

城市更新投资总额、已批项目、开工面积等主要指标连续5年领先全市其他行政区,连续三年在市政府组织的市级“三旧”改造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一

截至2019年7月,黄埔区已批复的全面改造项目44个,其中旧村改造项目16个、旧厂改造项目27个、旧城改造项目1个,微改造项目55个;2019年新批旧村改造项目4个,旧厂改造项目7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14个。

同时,已开工全面改造项目25个、微改造项目13个,开工面积约67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约356万平方米,累计竣工安置房面积75.7万平方米、6925套;旧村改造项目累计完成签约户数17070栋,累计拆卸房屋7850栋,其中2019年旧村改造项目新增签约6173栋。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0亿元,完成房地产销售面积267万平方米,其中201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5亿元,完成商品房销售68.3万平方米;2019年1-7月城市更新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

城市更新同步解决了全区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截至2019年7月,规划公配建筑面积约157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约22万平方米,含中学、幼儿园、消防站、变电站、公交站、邮政所、文化服务中心等设施,打通市政路网约20公里,极大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百花齐奔放

省级“三旧”改造试点项目亮点纷呈

肩负试点区政策体系创新和

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两大使命

黄埔区从城市更新实践中

孕育出一批覆盖多种改造模式的

代表性改造项目

旧村改造

以打造2.0升级版模式为目标,萝峰、沙步、汤村等项目实施“软硬改造”,既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公建配套,打造宜居生活社区,同时按现代化管理规范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将改造后集体物业纳入全区的主导产业发展平台统一招商运营,打造区域经济与村民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

丰乐北路沿线“散乱污”整治及旧村改造项目,通过建立区重点项目征拆与“三旧”改造联动机制,半年时间内收回69宗地块共1020亩,拆除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关停搬迁“散乱污”企业99家,清出低端经营户183家,并推动了姬堂社区旧村改造,启动了黄埔创新中心、湾区科创走廊1号等产业孵化器的建设。

旧厂改造

注重打造新业态,从现有产业领域中衍生叠加出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力。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打造成华南区域性的港航要素聚集中心,黄埔仓打造成“电子商务 港航服务”的双平台产业基地并引入一带一路欧亚商贸交流合作中心。

村级工业园改造

确立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目标。鱼珠智谷作为村级工业园区改造代表,截止目前,园区的改造和运营历时五年,从改造前的“村民零收入、零税收贡献,环境脏乱差”到改造后的“贡献GDP、贡献就业、贡献税收、形成新业态、增加村民收入、提升村居环境”,村民、园区、政府多方受益,小小的村集体物业改造项目引发区域发展的“蝶变效应”,仅4万平方米的园区创造年产值20亿元,单位“亩产”处于全省顶尖水平。

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

实现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结合,推动现代城区与传统乡愁相容共生,促进转型升级与历史记忆相得益彰。如大力推进长洲村、深井古村微改造项目的实施建设,运用“绣花功夫”、“针灸疗法”打通古村脉络肌理,激活传统村落经济活力,为大学城、生物岛高端人才提供创业、生活、文娱、休闲载体。

“城市更新10条”加持

黄埔城市更新步履不停

为持续强化政策的系统集成和组合效应

黄埔区陆续发布

“1 3 N”政策体系文件

为“三旧”改造保驾护航

作为政策体系全链条的组成之一的《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办法》将继“城市更新10条”之后加快推出。同时为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确保执行效果,后续还将配套出台《城市更新全面改造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工作指引》以及相关实施细则,共同构成完整的“1 3 N”政策体系。

文章来源:广州黄埔发布返回首页,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